近日,南寧某小區設立寵物公廁的話題,在網上引起了熱議。有網友說,設立寵物公廁,既給“鏟屎官”提供了方便,又保護了衛生環境,應該提倡。但也有網友表示,寵物公廁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寵物天性,不利于寵物健康成長。
圖 黃巧靜
近年來,隨著人們社交、愛好的多元化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起了寵物。帶著自家“主子”四處逛逛,訪訪親友,成了愛寵一族的必打卡項??墒?,寵物隨地大小便的問題也隨之而來。寵物在公共場合里的“到此一游”,引無數“鏟屎官”直撓頭。寵物們的天性是解放了,但市民們的出行和生活卻因此大打折扣。
筆者認為,寵物天性使然可以理解,但主人對其習慣培養卻有待加強。寵物的禮儀如何,取決于主人的素質如何。養狗問題,說到底就是文明問題。而文明需要從規矩抓起。在2021年5月1日施行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》中規定:攜帶犬只出戶,應按照規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繩等措施。有關法律出臺后,對遛狗不牽繩等違法行為進行警告處罰。
養寵,文明是第一要素,而規矩是文明的催化劑。規矩教人做事,人讓寵物懂事。狗有狗性,但在主人的指令下,可通人性,不給他人帶去不便。而人不能一開始就沒有“人性”,把公德心丟在地上,對他人的不滿視而不見。
文明之花,需要長期灌溉,養寵文化,應要多方培育。主人應努力提升自身素質,正確引導自家“主子”,合理使用公共資源,自覺維護城市環境。相關部門應科學、有序的開放寵物公廁的使用,并定期做好消殺工作,保證其設施的正常使用。
寵物公廁是一次有益的嘗試,更是一個文明的信號。我們不妨多給它一些時間和耐心,讓它逐漸融入“鏟屎官”們的生活中,發揮它應有的作用。
?。ㄗ髡撸翰绦“? 版權歸老友網所有)
[ 編輯: 蔡小白 ]